百科

白燕升说黄梅戏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黄梅,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就是采茶调,黄梅县早在宋朝的时候就盛产茶叶,所以在每年采茶的时候茶农们就会一边采茶一边唱小调和民歌,慢慢的使得黄梅戏变的成熟,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与京、越、评、豫并称。


黄梅戏在采茶戏中慢慢的得到发展,积极的向外扩展,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在安徽发扬光大,渐渐的成了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戏发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在此期间经过了四个阶段,其中包括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将黄梅戏的演出活动逐渐变的职业化,逐渐的从农村走向了舞台,流入城市。


黄梅戏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等,黄梅戏的唱腔是十分淳朴清新的,也十分细腻,表现力丰富,感染性强。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可以表现的题材是比较多的。

白燕升说黄梅戏发源地 扩展

在中国戏曲百花园中,有一支芳香袭人的奇葩。这就是发生在皖江之滨的安庆、从安徽走向全国的黄梅戏。

一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让黄梅戏飞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也飞进你我他的心中。黄梅戏的历史较短,直至20世纪初年,它还是走村串户,逢集赶会的季节性简陋演出状态。

黄梅戏的发展神速,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它就以《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等一批经典剧目的风靡和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批杰出艺术家群体的出现为标志,步入了大剧种的行列。


黄梅戏的声腔十分丰富,且个性鲜明。早期的“三打七唱”,简陋中见出淳朴;后来的民乐伴奏,单纯里显示鲜活;纵然是引入现代混编乐队,也依然是于时尚中彰显根本,华彩中保持专一。

白燕升说黄梅戏发源地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00-8779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xysz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